北一女中家長會

Welcome To Taipei First Girls High School

救救小孩,發展適性教育

7 月 21, 2011 By: 小園丁 Category: 教育新知

2011-07-19 中國時報  【王立昇】

     大學指考成績公佈,加上近來北北基聯測的改分發與十二年國教入學方式,都引發大家對教育政策的關心討論。有人說要破除明星學校的迷思,大部份家長最關心的,還是孩子是否能有一個理想的學習環境。而怎樣的學習環境是適合我們的孩子呢?

     從事教育的專業人士都知道,能力相近的學生一起學習,施教效果最明顯。未來十二年國教實施後,如果各校入學學生的性向或能力差異過大,現行的教學方式可能造成部份學生素質的降低而影響國力。要解決這個問題、要處理入學方式的紛擾與爭議,落實適性教育(adaptive education)實為不二法門。

     適性教育意義在提供學生適合其能力、性向、興趣、經驗、風格、文化等不同特質的課程與教學,以發展語文、邏輯數學、空間(藝術)、肢體運作(體育)、音樂、人際、內省(文學或哲學)、自然探索等八大類智能。這裡的智能,採自哈佛大學心理學家Howard Gardner所提出多元智慧理論,各智能皆有其生理及心理依據。有的人邏輯數學智能高、但人際智能卻可能很弱。而適性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建構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環境,使得具不同智能和需求的學生均有機會獲成功的學習經驗。

     理想的適性教育,應該是在學生進入學校時,就初步評估其各項智能,了解其特質,據以設計其適合之教學方法,並於施行過程中進行學習效果評量,再依據該形成性評鑑的結果調整其學習方式,調整的項目包括:教材(基本、一般或進階)、進度(放慢、正常、加快)、規模(班級、小組或個別教學)、時間(正常上課時間、課後補充教學、課後精進教學)、模式(個別、競爭或合作學習)、師資(依師生互動狀況調整)等。

     而為達到上述適性教育的目標,現行高中教育制度應作那些改變呢?

     首先,我們要檢討課綱,減少必選必修科目,增加選修的空間。並要建構課程地圖,使學生了解必選修科目與其未來進路的關係。其次,我們要檢討選課修課制度,現行分第一、二、三類組的作法必須調整,應以選修取代分組,修課不應以班為單位,而應依個人意願進行。如果全面實施跑班制度有其困難度,則可以幾個班組成一群,在群內進行分科或分組教學。如此教學方式在空間方面可能有較大的需求,但在少子化的狀況下或有機會施行,教育單位則應在環境方面進行改善,如果學校空間不足,可採減招學生的方式辦理。

     在師資方面,則應精進老師各種教學方法的能力,使其能針對不同學生提供適當的施教方式。各校並應建置學習及性向輔導老師,使得學生在選課過程中能得到適當的引導。教育單位則應設置學習輔導中心,開授學習或性向輔導課程。教育部或教育局並應將適性教育之規劃、實施與成效納入各校校務評鑑項目之一,以強調其重要性。

     適性教育若僅止於口號式的宣言或小範圍的實施是不夠的。高中職優質化及均質化方案也已實施多年,但以這次北北基的改分發事件觀察,其效果尚待彰顯。十二年國教的入學方式如果未能週延地考慮適性、慣性與人性,並作好演練與狀況模擬,在一○三年實施時,可能又會有部份學生的權益受到影響。但如果每一個學校的學生都能得到適當的教育機會及學習條件,家長又何必在乎孩子是否進入所謂的明星高中呢?

     與其消極地宣導不要迷信明星高中的觀念,不如積極地於各高中實施適性教育,提供差異性教學的學習環境。如此則不但升學制度的紛爭可迎刃而解,而且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最適合的學習機會,使得有教無類及因材施教的理想教育目標能同時達成!這是當前教育問題的唯一解決之道。

     (作者為台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