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的種類及功用(H.W)
⍤欣 ⍤ 發表於- Monday, 1 October 2007, 09:06 PM
 

回應: 衛星的種類及功用(H.W)
張 惟欣 發表於- Tuesday, 2 October 2007, 11:17 PM
 

BY 一讓 張惟欣

What is國家太空中心?

 

國家太空中心緣起於199110月,係行政院核定之十五年「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第一期計畫)所設立,作為我國太空計畫的執行單位,並藉由國家中心業務組織的推展,建立國內大型高科技系統整合能力,以奠定我國太空科技發展之基礎,並塑造未來在國際太空市場及應用產業上有利之競爭資源。

「第二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於200212月經國科會委員會議審議通過,全程計畫15年,期限為2004年至2018年。「第二期太空科技長程計畫」將延續第一期太空科技計畫成果,策重國家需求,以執行衛星計畫為主軸,推動學術研究及產業發展,全面提升我國太空科技發展能量,開創產業附加價值。

2003
年配合政府政策,國科會為使科技研究發展工作的運作更具彈性,成立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計畫室改隸其管轄。經過多年來的努力,太空計畫室已累積建立我國太空科技發展體系與基礎建設,以及成熟的太空科技能力,為台灣太空科技整合中心,而非單純的計畫室,為求組織名稱與定位相符,自200541日起更名為國家太空中心。

關於中央大學太空研究中心

 

美國於1972723日成功發射第一枚地球資源探測衛星Landsat 1,開啟衛星觀測地球環境及資源之新紀元。在過去近三十年期間,先後發射Landsat 27號衛星,其攜帶之光學感測器,掃瞄寬度為185公里,其地面解析力自80公尺改進為15公尺,感測波段自4個增為7個。法國則自1986222日順利發射SPOT-1衛星,之後則陸續發射SPOT 25號衛星,其攜帶之光學感測器,掃瞄寬度為60公里,其地面解析力自20公尺提升到2.5公尺,由於感測器可以傾斜拍攝,不僅縮短拍攝時程,且可提供地面高程資訊。由於以上光學感測器,無法穿透雲層,拍攝地表,且在夜間除熱紅外線感測器外,亦無法拍攝。歐洲太空總署有鑑於此,乃著手發展全天候觀測之「合成孔徑雷達」,於1991年順利發射ERS-1衛星,其含蓋寬度為100公里,地面解析力為30公尺,更於1995年發射設計相同之ERS-2衛星。

  世界各國為及時接收此一序列衛星資料以供農林業、土地利用、環境保護、水資源、製圖等之學術研究與實際應用,紛紛設置資源衛星接收站。截至目前為止,全球運轉中之接收站已超過20個,其中包括美、法、加拿大、日本等已開發國家,巴西、泰國、中國大陸等開發中國家,連面積較台灣地區為小之以色列,亦已於1991年建站運轉。

  國內在此期間,亦有感於資源衛星資訊之利用,日漸廣泛,產官學研等機構均認為有設置資源衛星接收站之必要。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同仁等乃自1987年開始推動籌建適合國內之接收站。其中歷經構想(19871月至198910),規劃(19902月至10)及建站(19912月至19936)等三個階段,在國科會長期支持與國內外專家共同努力下,於1993年完成台灣地區唯一之「資源衛星接收站」(以下簡稱"本站"),為「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下,第一個完成之大型計畫。

  本站建站之初,具有高靈敏度之13米天線,可接收並處理法國SPOT,美國Landsat及歐洲太空總署ERS等衛星,其接收半徑廣達3000公里。配合各國新型衛星之發射及國內迫切需求,本站逐年更新並擴充軟硬體設備,包括新近完成(200310)之第二個天線系統,目前接收運轉中之衛星,包括法國SPOT-2-4-5、歐洲太空總署ERS-2、以色列EROS-A (其地面解析力可達0.9-1.8),以及美國TerraAqua等,此外,亦可接收並處理即將發射之福衛2號衛星資料。

  接收站運轉十年以來,各種運轉指標,包括資料接收量、接收成功率、SPOT資料上網時程、多變化及高品質產品、交貨時程及退貨率,皆達世界一流之水準,使用單位則白第一年之33個,累進至446個,成長十餘倍之多,其中學術機構140個,政府機構107個,民間機構187個及國外機構12個。而國內外來站參觀、訪間者,絡譯不絕(1998年達6225人次),如圖參訪人數分類統計圖所示,已成為國內外知名之科技及教育設施。

 

這是我上網查到的東西

也就是上述的那兩個網站

因為對這一方面涉獵不多

一點也不熟悉.....

所以

我只能說

衛星是個很厲害的科技產品

我玩了google map之後

覺得它真的是個神奇的東西

(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

這就是我的感想吧.....

回應: 衛星的種類及功用(H.W)
⍤欣 ⍤ 發表於- Wednesday, 3 October 2007, 09:55 PM
 

Google map 真的很神奇(我也認為~

它非常的好玩!

回應: 衛星的種類及功用(H.W)
Chen Ellen 發表於- Wednesday, 3 October 2007, 10:41 PM
 

我也玩過google map真的很好玩!

回應: 衛星的種類及功用(H.W)
張博茹 張博茹 發表於- Friday, 13 February 2009, 10:00 PM
 

最近美俄衛星互撞耶!即使外太空這麼大,它們還是撞上了,而且是撞成一堆碎片!新聞說現在地球表面正在運作的衛星約有800個,但是已經廢棄的衛星,卻有5000個,在整個宇宙,製造1萬3千個太空垃圾。好像人為污染已經擴散到外太空了,真可怕

回應: 衛星的種類及功用(H.W)
張采暄 張采暄 發表於- Sunday, 15 February 2009, 02:55 PM
  也許我們該想如何在未來把這些污染處理掉~
只是目前這個階段爲了人類的好奇心(真理的追尋!?)製造了這些太空垃圾不知道是否已對外太空造成傷害?
不過我們總是在錯誤中學習嘛
東西也是一直改良才會進步呀
汽車被發明時也沒有想過空氣污染的問題ㄚ
而空氣污染的問題一直道今天都還無法被解決
如果在發明前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那麼汽車是否就不會被發明了呢?
那人類會走向那個方向呢?
這又是另外一種選擇。

回應: 衛星的種類及功用(H.W)
陳思妤 陳思妤 發表於- Sunday, 8 March 2009, 03:37 PM
  博茹說的那個新聞我也有看到
記得新聞上還附上一張外太空衛星的圖片
真的是密密麻麻的
那樣的情況下,每個衛星的軌道都要超級機密的計算吧
太空垃圾的問題的確也是一大難題
回應: 衛星的種類及功用(H.W)
育雅 老師 發表於- Sunday, 8 March 2009, 11:14 PM
 

博茹、采瑄及思妤的討論意見,我已另外張貼到本學期課程的【論壇】區去了。

我想這討論區的設計太分散,會導致其他同學不容易尋找,因此還是集中到同一區域,才有機會讓大家分享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