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種子教師培訓「口語傳播與國文素養的跨領域教學」 參與研習與辯論觀摩賽心得(高師大附中 陳燕秋老師)

高師大附中 陳燕秋老師

  第一次參與學科中心種子教師培訓,正好整以暇的整理行裝,準備北上來場自我精進之旅,一封電子郵件裡的「行前通知」卻打亂了心情,因為通知中說明所有參與的老師要以辯論和演說的形式,展示本次研習成果……。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扛著一疊疊的死刑存廢的資料,趕赴言說思辯的戰場。從第一天晚上新加坡式的辯論到第二天小組奧瑞岡式的辯論對抗賽,到最後一天的成果觀摩賽,三天的歷程彷彿經歷一場奇妙的思辯之旅。對我來說,第一個收穫是「用心準備」,我見識到各組優秀的研究教師在帶領我們之前,半年前就以一場又一場的馬拉松讀書會做足準備,並親身參與辯論比賽,以實際的參與和體驗,來帶領中學教師。C組卓翠鑾老師對死刑存廢的資料、法條和判例,研究得相當仔細,資料中密密麻麻的重點註記和標示,想見花了老師多少心力。當我代表C組參賽時,更將所有資料轉授給我準備,再加上C組其他夥伴教師的資料分享,當時的我其實不怕資料不夠多,只怕自己讀不完啊。上場前,當時代表反方組的研究教師,明慈老師、淑芬老師和翠鑾老師,又再提點我們反方辯士,論點攻守的核心,並給予溫暖的鼓勵與支持,大大減卻了上場前的緊張。第二個收穫是「辯證的技巧」,當我們在陳述死刑存廢的觀點時,除了說明贊同或反對,如再深入地探究自己的主張有何依據,不免發現許多「直覺式正義」,例如「殺人就應該償命啊」或「情緒式回應」,例如「很多人都不想廢除死刑,所以我也覺得要有死刑存在」,事實上這樣的推論都過於浮泛虛理,站不住腳。再來就是論據的使用十分重要,數據或判例要仔細研究,因為當你在申論時如此引用或主張,很有可能被對方還以顏色,反失其利。在準備辯論比賽的過程中,是非常消耗腦力的,逼迫自己不再迎合大眾情緒或專家觀點,而是靠自己走一趟這思辯的攻防,對邏輯推論十分有助益。第三個收穫是「課程的創發」,在準備期間,須文蔚老師講授的演講稿撰寫技巧、精彩的公共演說影片分享還有政大法律系廖元豪老師在憲法法庭辯論的影片,那專業精準的法學辯論與專注熱誠的態度,深深啟發我對演說辯論的想像:「原來上了台,就應該要有這樣的專業水準與風采。」因此,我也對未來課程設計融入言說技巧、議題思辯產生許多想法,萌發進一步發展教學活動的創意。這場研習,雖然心力被不停要上台說話的臨場壓力轟炸得十分疲累,但回想起來,真是精采又超值。

分類: 108年度種子培訓。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