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中學 簡秀雯老師
在異常忙碌的學期之後要無縫接軌國文學科中心三天兩夜、白天長達十二小時上課、晚上熬夜寫小論文的種子老師培訓工作坊課程,對年近半百的我而言實在是艱鉅的挑戰,但學科中心提供的培訓主題--「迎向跨領域專題製作課程的挑戰」、課程、師資陣容實在太夢幻了,我還是忍不住在報名截止的當天寄出我的報名表!
主辦學校北一女中對整個活動準備之綿密和周全令我震驚,尤其令我暗自慶幸的是--還好!我有寫行前作業!本來以為寫不寫都無所謂,但在查找資料時我忍不住認真了起來,所以還是做了作業。總之,這是很重要的事,來年有志參加的老師一定要畫到這個重點。
開訓時,每位學員都領到一本很厚的課程講義;結訓時,我的講義幾乎每一頁都寫滿了筆記,尤其是楊玉成教授的講課,句句如天花紛墜,好像少抄了一句都可惜。在這三天課程裡,我認認真真地記下每個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實作要點、步驟和講師推薦的書目。我想﹕在人文領域上,老師這個職業,本身就是一個永遠的學生,我該學習的還很多。
台灣教育改革其實是國家面對外部世界不得不的變革,世界變得太快了,因此教育現場和教學目標也要積極與世界接軌。這三天我和多位有志一同的老師齊聚一堂,學習如何深度閱讀、深化思考、跨越學科領域等等研究方法,希望帶回這些運用在各自的課堂,使國文這個學科在學生的學習歷程中產生更生動、更積極的動能。我懇切地認為這些都是身為一個國語文領域教師的我本身必須具備的能力,更是我應該教育傳授給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讓他們鍛鍊出足夠的底蘊和操作能力迎向世界,進而和世界上各種文化溝通、對話。我對於新國文課綱和國語文教學改革真的非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