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倫高中 洪玉娟老師
四季地景,貌隨序遷。 綠煙裊裊,紅霧千里,好個萬物孳息,機趣橫亙俗世的春生喜悅; 蔥林茸茸,翠黛萬頃,正是草木蔓衍,蓊鬱縱貫紅塵的夏茁茂盛; 芒穗熠熠,金耀四方,適值榮華灼爍,凋零摧剝人間的秋萎蕭條; 雨雪瀌瀌,慘慄天地,恰如幽途艱難,陰晦滅絕大地的冬逝告白。
春、夏、秋、冬的時序節奏蘊含著「生、茁、萎、逝」無可挪移的旋律,在這無盡循環裡也存置無可共融的對立,以人情言,怎能世事茁、萎相隨而無動於衷,豈可人命生、逝並陳不有矛刺錐胸,撕斲心扉之痛呢?
是啊!大地之上,萬物就該臣服於茁、萎、生、逝的悲泗淋漓,尤以古斯塔夫·馬勒更需如此。這位19世紀德奧傳統調性音樂和20世紀早期的現代主義浪漫音樂的承先啟後者。馬勒儘管是一位才華洋溢,具有創新、優異演出的奧地利作曲、指揮家,卻以其猶太身份被迫辭去人生最高職位--維也納宮廷歌劇院(現在稱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總監,接踵而至的是摯愛的2名幼女罹患猩紅熱,長女離世,妻子的外遇背叛,被診斷出心臟病,遠赴美國紐約……。如此多難後,誰知厄運戲謔之手接下來會做何指揮呢?與其被嘲弄,不如領受,那麼就讓雙手寫出、接納自我的悲楚之歌吧!
第一樂章「人間飲酒悲歌」
唱出「悲呼!悲呼!有酒莫飲,先聽我悲吟。金玉難守,富貴幾何?猿啼墳上,生死黯然,知心無人,且須琴鳴酒樂。」這是馬勒刻意以高亢情緒衝撞酒宴的笑鬧喧囂,還是經過悲苦歷練所激發出的醒世洪鐘呢?
第二樂章「秋日孤客」
年終將近,歲入秋寂,孤獨讓馬勒深感「秋霜滿布芳草,花凋香逝任飄零,油盡燈枯心疲累,長眠休憩安歇寧,形單淚盡盼暖陽,愛抹澀苦可再臨?」喟嘆己命遠離高峰,墜入灰澀愁霾,渴望「愛」再次如陽光般溫柔地擦拭己身苦淚。
第三樂章「青春」
「池中白橋綠亭間,錦衣團坐詩對吟,靜池映照友歡聚,白瓷橋如弦月掛,錦衣朋友猶歡聚。」
第四樂章「佳人」
「岸上少女採蓮花,盈盈笑語香懷中。明眸纖體金陽照,空中衣袖漫和風。奔來駿馬少年郎,過草地蹄飛嘶鳴。少女回眸凝視久,傲眼暗處心激動。」
第三章歌詞說出了年少心情愉悅,好友把酒歡聚的青春,緬懷逝去的盛壯與繁華,多麼想要再次貪享青春一回!然而青春一回怎麼足夠呢?因而第四章馬勒更真摯的表露才子、佳人的情竇牽引才更值得人溫存呢!少年郎騎著駿馬,有目的的探訪佳人,撩撥的激情流洩在少女眼中,這才是馬勒枯索生命所欲想繾綣一回,難捨的生命之泉啊!
第五樂章「春日醉漢」
「人生如夢苦煩憂,心醉踉蹌眠好入。醒聞鳥鳴疑春到?重斟酒歌至夜暮。歌唱嗓啞倒頭睡,讓我醉,醉中春日處處。」生命之泉原來非屬佳人,該是人說的生命勞煩的解藥--酒,那就「終日醉頹臥前楹」,忘卻生命凋萎蕭條,做個醉漢「想」春日吧!
第六樂章「告白」 「日落陰影罩大地,一葉銀舟掛夜空。花自黯淡見蒼白,風吹嘆息陰鬱松林。幸福青春偕疲憊,沉睡大地都成夢。詩人攜琴松下待友告別,告白世間躑躅不如意,讓心不再流浪,返回永遠的寧靜--無盡沉醉於愛與生命的世界--大地,在可愛的春天重新萌芽綻放,無盡…無盡…」
「一醉真能解千愁」嗎?喔!不,第五篇詩章錯解了。於是古斯塔夫·馬勒在第六章詩歌明示「告別」,該是領 悟了生命律定繁衍榮盛凋零,最終仍得依托「大地」承受,至此大地容受自己的不是抑鬱的「逝」,而是「大地解脫了生命的陰晦」。大地承載物類的生茂萎逝是如此廣漠無盡,大地埋入的豈只皮囊骨骸,還收藏了萬物的生命記憶,豐厚的大地與生命的纏連是如此深厚,無怪乎!馬勒以「大地」做生命的告別。
馬勒藉由中文唐詩轉成法文詩,再由法文詩譯為德文詩集,儘管中文詩意失真,但其從詩集意思中提煉出生命體悟而演繹成「大地之歌」的絃音來和諧生命,正是第六章詩歌裡「攜琴告白」的目的,冀求達到西方以音樂與宇宙共融無間的哲理。
感謝「國、音跨科聯盟」所安排的課程,首次接觸到將「國文、生命、大地、音樂、和諧、唐詩、交響樂」七者綰合,並且從中思考課程設計--大地之上,春夏秋冬無盡,一定都以「生茂萎逝」的旋律來唱嗎?想想馬勒唱出「生茂萎脫」。若在大地上好好唱歌,你會唱出哪種旋律的「大地之歌」呢?
我們推薦真正好用可靠的VPN:https://topvpn.world/vpn-recommend/cheap-v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