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度跨領域(科)選修課程設計策略聯盟研習「撫今追昔話金門/金門與海洋公民意識」研習心得:國境之西 (海山高中 張玲瑜)
國境之西──「撫今追昔話金門與海洋公民意識」地理公民國文跨領域研習心得
海山高中 張玲瑜老師
九月二十三日,我將帶著滿懷的好奇來到金門,語言相仿,但是一水之隔,使得它蒙上了神秘的面紗,我們能帶去什麼?又能帶回什麼?在出發之前,我還不能說清楚,同學們興奮地問我有沒有貢糖可以吃?貢糖,戰地的名產,馳名全台,但竟然沒有一絲火藥味,我帶回來的,果然不只是貢糖而已。
並不是每次的研習都像這樣陣仗龐大,從台南初見時乍見規模,立刻感到學科中心們的會務想必十分沉重,但是我們沒有太多機會感謝,從公民學科中心召集老師的介紹中,揭開四天研習的序幕。第一站,台南,梁佳雯老師翁蕙君老師的「溪盼」分享,將國文科與「地方學」的關係,做了一次典範性的定調。晚上到金門,第一天,帶著腳傷,風塵僕僕,還要上課到九點半,身體的疲憊難以掩飾,但是江柏煒教授精彩的講演,把我從疲憊昏睡的邊緣拉回來,聽到教授口中家族的故事,台灣的奮鬥,深入而流暢,感動滿滿;隔天,黃子娟課長詳盡的報告,並且接受我們的提問,看到金門的僑鄉文化,有一個完完整整的庭院(金水國小舊址)可以神遊,當年的婦女和當年遠方的蕩子,當年的財富與家庭的興衰,好綿長的故事,竟然可以觸摸。我們還聆聽黌長洪德舜先生用務實的做法還原自己的環境,敬佩,也充滿了擔憂與祝福。游走在十字路口,金門何去何從,過去不知不覺保留的,現在不珍惜,現在來不及追上的,未來會不會更落寞?晚上,陸委會副主委親臨會場,報告得實際又宏觀明晰,我們看到另一個角度的力量,官方從來都是金門又愛又恨的,不是嗎?軍事的美學與近年兩岸的議題,在這裡激盪澎湃了,這也是我們這回前來的原因,原以為自己已經吸收得太多,隔天小金門的走踏,以及農業處鐘立偉科長幽默又務實的分享,這一趟旅程實在是收穫滿滿。
三個學科中心齊聚一堂,都是各校的種心教師,在提問時切中要害,分享時精彩萬分,又是另一番收穫。印象深刻的教案很多,也期待留下彼此的設計,學習應用。
國文科的組員之間南北相聚,互相切磋,互相扶持,彼此合作,讓我自己的平時教學上的困惑得到很多解答。最刺激的,當然是教案分享,這幾天來為了共同的成果,我們有了更多的接觸,頭一晚的聚焦,到最後一天的定案定稿,真是難忘的合作經驗。
尤其感謝三位校長親自領導,三個學科中心的負責老師費心的規畫,以及助理們爆肝的奉獻。跨領域的教案極有意義,能夠吸引了這麼多對跨領域的議題有興趣的老師,也令人興奮,跨界合作是又專業又能開發教學新視角的好方法,地方學不分軫域,謝謝這樣的培訓,很樂意與夥伴們一起加油,為跨領域的新局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