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談是非對錯的分辨
講師:世新大學口傳系退休教授 馬國光老師
二月的第一天,是個天朗氣清的日子,在優美寧靜的明道大學中,種子培訓現場來了一位風度翩翩的人物,那就是馬國光老師。馬老師這天身體微恙,但演講時仍然聲音宏亮有力,大大表現出長者的風範。馬老師時而幽默,時而感性,流暢的演講讓在場老師聽得忘神。而今日的主題為「談是非對錯的分辨」,一開始馬老師以以二次大戰為例,說明語言使用與精準翻譯的重要性;而口才好壞不在於說服,而在於使人信服。馬老師提到說服力來自於使人相信,擁有強大說服力的人格特質則有:(一) 一種溝通的誠懇、(二) 充實自己,言之有物、(三) 關心的操守(知識份子應具備的關懷)以及(四) 建立個人風格。
再來則是言語的形式類別,分別有聊天及閒談、辯論、演說及討論,”聊天及閒談”最好的境界就是《世說新語》的境界。這四種類別,最難的是討論,討論的過程必須有三個要點,一是無關的不說、二為有道理的就服從,最後則是經過邏輯的訓練。
話要說得清楚,有兩種方法可以說得清楚,一個是經驗論證,另一個則是邏輯論證。而話要說得有效果,則是要有理、要動人。我們可以從康德的理論中了解語言邏輯在哲學體系中的位置,就理則學上來說,語言是使用科學符號,解決人和世界產生的衝突與問題。就社會科學上來說,語言是使用不精確的群組語言,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解決人與人之間的問題。最後則是美學,語言透過美學,是最容易被接受的。
最後,馬國光老師邀請在場老師有機會到臺北的話,可以到師大附近的「青田七六」走走,「青田七六」為馬國光老師的父親馬廷英教授的故居,馬老師星期四上午會在那裏進行免費導覽,歡迎大家可以徜徉在青田街的氛圍,並感受老房子的呼吸。
文字紀錄:徐秋玲老師、李銘真
照片記錄:李銘真
相關網址:青田七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