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種子教師培訓「文學史要怎麼教?——構思跨領域、跨媒介的教學行動」研習心得(玉井工商 劉殷佐老師)

玉井工商 劉殷佐老師

  任教國文教學已逾超過十年的資歷,亦是人生中的一個轉折期。自己是一個喜歡不斷挑戰自我的人,自然是不會安於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經同事的介紹「國文學科中心」是一群對教學有熱誠且不斷研發新教材的熱血教師,經過培訓後可以在各地發表自己的教材及教學模式以推廣給更多的老師並激盪出更多思維的教學方法。

(一)歸零後的參與培訓

  經過一番思考後,自己決定勇於挑戰三個階段的培訓。攜著行李前往北一女培訓過程中,自己在心中想著要將心態歸零並重新去學習,進而和其他老師請益相關教學方法。在這三天的培訓課程中,聽到了一系列的演講,裡中聽到如何將現今高中零碎的文學史知識重新整合成一系列的教法。目的在說明傳統教授文學史是以國學常識流於零碎而沒有統整性,期望能打破框架將之整合已力求文學史有脈絡,讓學生有完整的架構。

(二)廢寢忘食的團隊創課

  在三天培訓課程中,除了聽演講之外,就是要產出課程教案並進行教學演示。利用晚上分組時間大家集思廣益來共同創課。我們這組分配到了哲理散文的主題,在永春高中葉淑芬老師的帶領下,她讓我們自己去構思題目並組織架構,隨時會丟想法給我們參考並適時的協助指導,讓我們能在最短的時間產出教案。第一次參與這樣高壓的課程培訓,除了運用這十年所學的知識之外,和夥伴關係也很重要。我們在共備時間將架構和內容討論之外,回家後還利用通訊軟體來傳遞教案和簡報以利最後一天繳交和呈現。

(三)教學演示的讚賞

  我是負責上台演示的部分。從開場、進入正題、分組活動到課後評量整體架構,整個教學流程在吸收過程中,一直不斷在心中默念深怕會忘記步驟。在演練試教時因自己太過緊張而一直流於報告形式而忘了在台下的觀眾。經指導老師及伙伴的指教和叮嚀說要適時和台下互動才能讓場面更活絡,我也虛心接受指教。下午正式上場,看著一組一組經驗豐富的呈現,輪到我們上場,自己深深吸了一口氣就開始演示。等結束下台後,走回位子時,須文蔚教授拍著我的手說你講得不錯。這句醍醐灌頂的話讓我覺得這三天的辛苦沒有白費了,自己同組的夥伴也覺得我在上台演示的過程表現也很好,因此自己也很感謝老師的指教和伙伴的支持,相信在未來的教學讓自己有更多的想法。

課程省思:

  經過這三天課程的洗禮,讓自己對國文教學有不一樣的思維。面對未來107課綱的實施,國文教學不再只是講課文賞析的教學活動。未來國文選修課的開課是一個趨勢,如何將課程呈現以利吸引學生來選修這也是一個主要的方向。因此,經過省思之後在課程準備上要做以下的改變:(一)課程設計上要做全面的調整,建立以學生學習目標為主的課程,而不再只是填鴨式的教學。(二)多元評量的建立,打破以往紙筆測驗來評定學生成就的唯一方式(三)開放教室以學生為主的場所,不再只是以老師講授為目的,多讓學生發言、訓練表達能力,以期達到學習成效。

分類: 106年種子教師培訓,標籤: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在〈106年種子教師培訓「文學史要怎麼教?——構思跨領域、跨媒介的教學行動」研習心得(玉井工商 劉殷佐老師)〉中有 1 則留言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