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種子教師培訓「戲劇與國文教學」研習心得(西松高中 李瑋娟)

105年種子教師培訓參加心得
臺北市立西松高中 李瑋娟

 

獲選參加種子教師培訓的興奮及期待,是我戰勝寒流的最大武器。微濛的清晨,在北一女公車站巧遇之前研習的夥伴,而相偕報到後,發垷我們都被編在第二組,這真是一個美好的開始!會場中,有舊雨也有新知,每個人都顯得神采奕奕,我不禁為這股振奮的氣氛所感染。
首日的開展
第一天上午,許子漢教授幽默地簡介戲劇史,我藉此重新統整戲劇知識。例如戲劇的三一律:時間、空間和劇場行動,就是很重要的基本概念。而老師對於劇場形式和表演方式演變的爬梳,為我打開了理解舞台演出之門。
在下午的肢體、聲音、角色的實作課程中,徐華謙老師讓我們和自己的身體「對話」,感受真正放鬆的狀態。原本擔心做不到撐不了的我,在老師緩慢而堅定的引導,以及與夥伴互信互助之下,竟能大致做完所有動作!真的如老師所言,配合呼吸和身體結構,放慢速度,順應而不勉強,就可以讓身體逐漸甦醒,活絡暖化,為更精細更美好的肢體動作做妥準備。這不僅是為了演出而做的基本功,其實還有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於身體的養護。徐老師講解發聲也是自生理學出發,讓我明白惟有笑和打呼的時候是自然地運用腹式呼吸法;笑是身體給予的特別設計和期許,它牽引了心情和腹肌,讓聲音自然開朗:開放而清朗。自此,丹田和共鳴不再是撲朔迷離的名詞了!
課程後半,梅若穎老師要我們挺直身體,想像頭上好像有條透明的線向上拉提,並且教授我們戲劇的節奏:正常、快、慢和停頓。老師親自示範「等待」,告訴我們所謂的「有戲」,就是掌握節奏,讓動作「說盡心中無限事」。在運用肢體表現物體的活動中,我看見同伴的創意無限,善於觀察,在短時間內就能合作無間地組成一棵樹、一朵花或一隻大象;在鏡框式舞台走位的活動,我得知演出者必須考慮空間,人物位置要有高低起伏和層次,不要被遮蔽,不要背台,也就是要懂得「觀察」;而表演是互助、互襯的過程,主角其實要有配角的用心演出,才能形成人物的樣貌和戲劇氛圍,所以配角即使沒戲,也要「找飯吃」,做足情緒反應。梅老師還提醒我們表演幾個注意事項:第一是演差了不要臭臉責怪別人;第二是演差了也不要自責不已;第三則是要讚頌失敗;第四是常保一顆「好玩」(PLAY)的心。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當然就是「讚頌失敗操」,在遭遇挫折的時候大喊一聲「我失敗了,哦吔」,我想是給自己打氣加油,一吐失敗的鬱悶,也是讓自己轉移焦點,忘記得失,進而重新振作、再來一次的良方。最後梅老師以她戲劇教學為例,說明即使再疲累再無聊,都要抱持「好玩」的心情,才能讓自己和學生感覺不同,教學成果更佳;而且不只是演戲,面對人生的任何事也應如此。
仔細咀嚼老師的話語,個人認為梅老師是把「笑」具體落實為一種生活態度:樂觀積極!老師所謂的「好玩」之心,不是玩樂,而是「有興味的角度」,人惟在感到有興味有樂趣的時候,才能全力以赴,發揮潛力,並且讓週圍的人感受到你的活力與熱忱,而有更好的回應和表現。的確,現今的教學環境容易讓為人師者感到沮喪和疲乏,但是若失去熱情和興味,不但自己教學不能愉快,又怎能帶領學生去領略學習的樂趣呢?如果說在講臺上教書也是一種演出的話,那麼「演員」演得十分不帶勁,有氣無力,「觀眾」會明顯感知到台上態度消極,而覺得索然無味,自然「收視率」就滑落谷底了。非常感謝梅老師點亮了一盞心燈啊!
晚上和小組輔導老師及成員相見歡,莊溎芬老師讓我們依任教學校的所在縣市做自然分組,並要求各組發揮創意,先共同以肢體表現縣市特色,再分別自我介紹。我們這組成員大多素昧平生,但是一開始似乎就有了不錯的默契,不到十分鐘內就能迅速地討論出成果和合作。例如我身處的臺北組,大家以法輪功抗議、101大樓及煙火、花博展覽區、像小蜜蜂嗡嗡嗡的柯市長來呈現臺北,而後以金庸小說中「東邪、西毒、南帝、北丐」的順序介紹學校和自己,可算是十分有意思的想法呢!
因為第三天就要演出,編排的時間有限,在輔導老師的引領下,我們針對指定主題「考試這隻怪獸」和文本進行發想和討論。我們藉由表演工作坊「暗戀桃花源」的表演形式來開始思考,決定了場景為心理諮商診所,以心理諮商師做為全劇貫串者,分為三幕:范進、孔乙己和為考試所苦而輕生的女學生前來看診,前二者是超越時空而來,後者則是出竅的靈魂。組員們依主題再細分三組,各自討論劇情大綱、角色分配和撰寫劇本。我選擇了范進這一組,並自告奮勇擔任范母的角色。回家之後我發憤構思劇本,直至凌晨十二點多才勉強完成,和時間賽跑實在是異常艱苦啊!

次日的突破
「劇本創作」的課程是由王友輝教授講授,他能寫能演,是融合學術研究和實務演出的大家。課程前半段的重點為如何撰寫劇本,老師說解時善於舉例,談到劇本創作的內容時,就提及其劇本「風影」的誕生乃是自雲門舞集風扇的光影聯想到火車過山洞的光影,再從火車想到火車月台,最後才發展成形。老師為了讓我們深刻體會劇本的元素7W(what,why,when,wheere,who,whom,how),就進行了一個活動:每個人分別在四張紙上隨意寫上人、地、時、事,匯聚成四堆,由各小組在每類中抽取一張,而後發揮創意將其串成一小段故事。在老師逐一評說的過程中,讓我了解光是敘述是不行的,必須思考人物「做什麼,如何做」以及「說什麼,如何說」,這樣才會「有戲」,才能讓人物的性格突顯出來。畢竟情節的進行是透過人物的演出啊!
我更感興趣的是後半段的「朗讀劇場」,之前我讓學生口頭「搬演」小說即是類似的概念,但是王老師還結合了文本的改編,不論是散文或新詩,也一樣可以改成劇本,增加對話或敘事者,甚至是情節;而且加上主角內心獨白的形式及朗讀的技巧,就能使聲情得到更好的「演出」。老師讓我們當場試朗數篇,的確興味盎然;之後推薦了香港何洵怡教授所寫的《課室的人生舞臺:以戲劇教文學》,講義的例子正是援引自此書,是值得參看的他山之石。
須文蔚教授於下午為我們分析有關白蛇傳的小說文本、舞台劇和電影,在互文和改編的過程中,創作者的主題意念往往深植在人物角色當中;而解讀時若能加入時代的文化因素,則更能發現角色的隱喻意義。不同時空或相異文類的改寫,不但經常主題會位移,連側重的人物主角都非一成不變,例如主角由白蛇變成青蛇,舞台劇版甚至改變了性別;而當視角或敍事者不同,就容許有迥異的心態和情節呈現,自然有嶄新的作品誔生。須老師有言:「照搬原作是毁滅,改編原作是創作。」對於古典作品的詮釋,在保存傳統之餘,若還能延伸或是改編,賦與現代新解,應能使其藝術樣貌呈現更加繽紛多彩的光芒。
一早,閱讀了范進小組其他兩位成員的劇本,以及另外兩小組的戲劇編排,發現大家都好有才華,不但對白幽默,且勇於打破文本框架,融入了有趣的動作(例如十三響)和社會議題(例如十二年國教),還能運用老師所教(例如梅老師的讚頌失敗),以及多媒體(例如PPT和新聞影片,可惜受場地限制,最後只能割愛不用)。其中,扮演諮商師的洪滿山老師極具巧思,借用電影「星際大戰」而為診所命名為「原力覺醒」,這具有「喚起面對考試這隻怪獸的能力」之深刻含意;又因父親為中醫師的家學淵源,加上國學造詣深厚,他為三人開出的「藥方」名稱嵌入了論語、孟子等經典佳句,除了切合本戲主題,揭示面對考試應有的學習態度之外,更展現了國文教學融貫古今的積極態度。相形之下,我的劇本顯得比較平板和保守,於是在合作的過程中,我除了欣賞與讚嘆,也向同伴學習意念的聯結和破格。
大家在順詞、走位中不斷地協商和修改,確定了流程和燈光,以及支援演出和打光的人選。我擔任第三場燈光的操作者,因為調度複雜加上沒有時間實地演練,內心不免有點緊張;另外必須快板背誦一段由許多典故串接而成的臺詞,讓初登場的我一顧了表情和速度就容易忘了詞。好在扮演我兒范進的簡丞佐老師和兒媳黃淑偵老師都十分體諒,不斷為我打氣,稍稍紓解了我的尷尬和不安,實在由衷感激。在如此倉促的時限裡,來自四面八方的夥伴會寫也能演,自早上到下午數小時的排練都不嫌疲累,雖然不夠熟練和完美,但是全組的熱力凝聚成就了屬於我們的戲劇。當然,必須感謝輔導老師的諄諄引導和協助掌握進度、駐營老師群的熱切指教和陪伴。
晚上至位於景美的國光劇團參訪,沒想到竟然有幸坐到舞台上,近距離地觀看聆賞五位演員老師分別以旦、生、淨、丑四種角色當場表演。不論是唸唱、身段或武功,他們精彩的演出都讓我們嘖嘖稱奇,鼓掌叫好。或許正因如此地接近,我忽然覺得其聲其形特別地動人,大大不同於以往電視上所見。劇團安排不少了互動活動,例如學習花旦推門、學習武生打十三響,其中最有意思的當然就是讓兩位夥伴畫上臉譜,著上戲服,變身為美猴王孫悟空和雍容華貴的楊貴妃(她是我們組上的鍾美珠老師,美若天仙的她,實是本組之光),搭配臨時學成的動作,還真是有模有樣,令人忍不住連連稱美及拍照呢!由於這次難得的體驗,我當下領悟到必須親自走進劇場,才能真正感受戲劇之美。

三日的收成
一大早抓緊時間,趕拍感謝輔導老師的短片,有才又有行動力的組長陳怡芬老師改編歌曲「阿美阿美」之詞,在簡單教唱和排練之後,我們順利地完成「愛的表達」!
最後的壓軸課程由氣質優雅的王安祈教擔綱,帶領我們品讀湯顯祖的《牡丹亭》中「遊園」部分。首先,老師提到紅樓夢和牡丹亭具有所謂的互文關係,有人甚至說大觀園其實就是放大版的牡丹亭,這點讓我十分感興趣。其次,老師剖析主角杜麗娘欣賞花園春景之後,心生「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之感,乃是透過「尋春→賞春→惜春→傷春」的脈絡,反映她對青春生命無力自主和對生命之美的追求。湯顯祖表面上藉「春」的意象刻劃愛情,其實是由春言及盎然生機,再推洐至自由生命,這才是本劇真正的主題。第七齣閨塾中的家教老師是反襯的禁錮者,春香鬧學一段不只在逗笑,而是代表杜麗娘的啟發。我們可以說在春光召喚下,杜麗娘的生命開始覺醒了!然而場景設定遠離課堂,代表要脫離僵化的世俗教化,才能把生命純真的一面表現出來;賞春之地則在自家的後花園,即是表示青春情感存在每個人心中,只是被蒙蔽而已,無須遠求。王老師在精闢的分析,以劇照簡介白先勇監製的青春版崑曲《牡丹亭》之外,還播放珍貴的京戲影片,由華文漪演出的杜麗娘姿態曼妙,舉手投足,顧盼流轉,皆具美感。
彩排之前,發現一向細心的張素靜老師和鍾美珠老師已經為角色妝扮起來,才一會兒功夫,夾著可愛髮夾的中學生和腆著大肚腩的胡屠戶馬上現身;而第二幕演出的陳婉嫈老師、邱寶惠老師和張史寶老師不但唱作俱佳,也十分用心地製作了不少道具,還向一位來自高雄的老師借了印有孔乙己相關文字的T恤呢!至於全劇靈魂人物的諮商師臺詞多到人咋舌,即使有平板電腦襄助,洪老師仍然奮力記詞,著實不容易啊!因為燈光操作面板不熟,致使我在燈光全暗之下更加慌亂,只見導演簡老師平穩地指揮,在逐一確認燈光效果時以減少燈數和鼓勵話語來緩和我的焦慮,使我可以定下心來記錄燈號。正式演出時,郭碧娟老師下戲後即在旁以手機照明,並從容協助我操作,終能平順完成打光的工作。這時的我除了對她伸出援手感激不盡,也深刻覺得一齣戲之所以可以順利成功,臺前幕後的互助合作必不可少。
站在舞台上賣力演出時,應該不是老王賣瓜,自我感覺良好,我真的覺得本組引發臺下觀眾的笑聲和掌聲最為熱烈,尤其結尾的「讚頌失敗操」博得滿堂彩,台下歡聲雷動呢!其實不止我們這一組,所有夥伴都使出了渾身解數,放開身體和形象的拘束,認真扮演自己的角色,期盼為最終的戲劇饗宴端上即使不是盡善盡美,卻絕對是盡心盡力的展演成果!我想,大家的確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之後評審進行講評,本組諮商師的巧妙藥方果真吸引了評審的目光,獲得好評;燈光部分,評審老師則建議有些場景其實可以簡單呈現。奬項的結果出爐時,表情豐富、演活范進的簡老師不負眾望地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最佳燈光獎應是鼓勵我們嘗試變化的努力;而大家至感欣慰的則是最佳劇本獎吧,因為絞盡腦汁的用心終獲肯定。至於自己的演出,中間竟然忘了接詞,所幸諮商師重問一次來提醒;近似「數來寶」的一段則沒有落詞,一口氣快速講畢。下台後聽聞一些稱讚,我雖然不敢置信和感到羞赧,但內心還是微微竊喜了一下呢!

尾聲的餘韻
望著第二天排戲即開玩笑地以母子互稱的戲中兒子和媳婦,以及其他組員拍照留念時的燦爛笑容,我想三天來向共同目標前進、達陣的點滴,盡在不言中了。或許正因為大家都是有心人,才能無私付出、齊心協力。此篇絮叨式的心得,除了是為自己留下學習軌跡,還有為三天奇妙「旅程」刻記剎那悸動的小小用意吧。

分類: 105年度種子教師培訓。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在〈105年種子教師培訓「戲劇與國文教學」研習心得(西松高中 李瑋娟)〉中有 2 則留言

  1. 滿山表示:

    學姐,您的心得好充實喔!有很多都喚起我遺忘的記憶。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