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種子教師培訓參加心得
臺北市立西松高中 李瑋娟
獲選參加種子教師培訓的興奮及期待,是我戰勝寒流的最大武器。微濛的清晨,在北一女公車站巧遇之前研習的夥伴,而相偕報到後,發垷我們都被編在第二組,這真是一個美好的開始!會場中,有舊雨也有新知,每個人都顯得神采奕奕,我不禁為這股振奮的氣氛所感染。
首日的開展
第一天上午,許子漢教授幽默地簡介戲劇史,我藉此重新統整戲劇知識。例如戲劇的三一律:時間、空間和劇場行動,就是很重要的基本概念。而老師對於劇場形式和表演方式演變的爬梳,為我打開了理解舞台演出之門。
在下午的肢體、聲音、角色的實作課程中,徐華謙老師讓我們和自己的身體「對話」,感受真正放鬆的狀態。原本擔心做不到撐不了的我,在老師緩慢而堅定的引導,以及與夥伴互信互助之下,竟能大致做完所有動作!真的如老師所言,配合呼吸和身體結構,放慢速度,順應而不勉強,就可以讓身體逐漸甦醒,活絡暖化,為更精細更美好的肢體動作做妥準備。這不僅是為了演出而做的基本功,其實還有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於身體的養護。徐老師講解發聲也是自生理學出發,讓我明白惟有笑和打呼的時候是自然地運用腹式呼吸法;笑是身體給予的特別設計和期許,它牽引了心情和腹肌,讓聲音自然開朗:開放而清朗。自此,丹田和共鳴不再是撲朔迷離的名詞了!
課程後半,梅若穎老師要我們挺直身體,想像頭上好像有條透明的線向上拉提,並且教授我們戲劇的節奏:正常、快、慢和停頓。老師親自示範「等待」,告訴我們所謂的「有戲」,就是掌握節奏,讓動作「說盡心中無限事」。在運用肢體表現物體的活動中,我看見同伴的創意無限,善於觀察,在短時間內就能合作無間地組成一棵樹、一朵花或一隻大象;在鏡框式舞台走位的活動,我得知演出者必須考慮空間,人物位置要有高低起伏和層次,不要被遮蔽,不要背台,也就是要懂得「觀察」;而表演是互助、互襯的過程,主角其實要有配角的用心演出,才能形成人物的樣貌和戲劇氛圍,所以配角即使沒戲,也要「找飯吃」,做足情緒反應。梅老師還提醒我們表演幾個注意事項:第一是演差了不要臭臉責怪別人;第二是演差了也不要自責不已;第三則是要讚頌失敗;第四是常保一顆「好玩」(PLAY)的心。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當然就是「讚頌失敗操」,在遭遇挫折的時候大喊一聲「我失敗了,哦吔」,我想是給自己打氣加油,一吐失敗的鬱悶,也是讓自己轉移焦點,忘記得失,進而重新振作、再來一次的良方。最後梅老師以她戲劇教學為例,說明即使再疲累再無聊,都要抱持「好玩」的心情,才能讓自己和學生感覺不同,教學成果更佳;而且不只是演戲,面對人生的任何事也應如此。
仔細咀嚼老師的話語,個人認為梅老師是把「笑」具體落實為一種生活態度:樂觀積極!老師所謂的「好玩」之心,不是玩樂,而是「有興味的角度」,人惟在感到有興味有樂趣的時候,才能全力以赴,發揮潛力,並且讓週圍的人感受到你的活力與熱忱,而有更好的回應和表現。的確,現今的教學環境容易讓為人師者感到沮喪和疲乏,但是若失去熱情和興味,不但自己教學不能愉快,又怎能帶領學生去領略學習的樂趣呢?如果說在講臺上教書也是一種演出的話,那麼「演員」演得十分不帶勁,有氣無力,「觀眾」會明顯感知到台上態度消極,而覺得索然無味,自然「收視率」就滑落谷底了。非常感謝梅老師點亮了一盞心燈啊!
晚上和小組輔導老師及成員相見歡,莊溎芬老師讓我們依任教學校的所在縣市做自然分組,並要求各組發揮創意,先共同以肢體表現縣市特色,再分別自我介紹。我們這組成員大多素昧平生,但是一開始似乎就有了不錯的默契,不到十分鐘內就能迅速地討論出成果和合作。例如我身處的臺北組,大家以法輪功抗議、101大樓及煙火、花博展覽區、像小蜜蜂嗡嗡嗡的柯市長來呈現臺北,而後以金庸小說中「東邪、西毒、南帝、北丐」的順序介紹學校和自己,可算是十分有意思的想法呢!
因為第三天就要演出,編排的時間有限,在輔導老師的引領下,我們針對指定主題「考試這隻怪獸」和文本進行發想和討論。我們藉由表演工作坊「暗戀桃花源」的表演形式來開始思考,決定了場景為心理諮商診所,以心理諮商師做為全劇貫串者,分為三幕:范進、孔乙己和為考試所苦而輕生的女學生前來看診,前二者是超越時空而來,後者則是出竅的靈魂。組員們依主題再細分三組,各自討論劇情大綱、角色分配和撰寫劇本。我選擇了范進這一組,並自告奮勇擔任范母的角色。回家之後我發憤構思劇本,直至凌晨十二點多才勉強完成,和時間賽跑實在是異常艱苦啊!
感谢分享
學姐,您的心得好充實喔!有很多都喚起我遺忘的記憶。